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期项目评审结果。人力资源与人才发展创新团队凭借近年来的持续耕耘,在此次立项评选中再传捷报——胡文安申报的面上项目《数字化转型场景下企业新引进科技人才创新身份的建构逻辑、转化效应及其干预策略研究》、屠羽申报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双元责任型领导的理论构建、结构测量与多层次效应研究》成功获批,恭喜两位老师!
项目负责人简介

胡文安,山东大学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党支部书记,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智库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质量监测服务平台评审专家,入选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和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核心骨干,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人才政策与评估研究室副主任。长期从事人才战略管理、人才政策与评价、数智化转型、组织悖论、领导力与创新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点课题、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等课题项目十余项。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工程学报》《管理评论》《科研管理》《管理学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出版或参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报告》《山东省“四链”融合发展研究报告》《烟台市人才发展蓝皮书》等著作或报告。呈送的多篇资政报告获得时任省委书记和省委重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在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人民论坛网等媒体杂志发表多篇论述。曾获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最佳论文奖”、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一等奖”暨首届曙明论文奖、泰山学术论坛暨山东省比较管理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第9届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双年会Best Conference Micro Paper Finalist等奖项、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项目介绍
伴随着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科技人才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被置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位置,其培育、引进与效能发挥已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正深刻颠覆传统工作模式,对具备数字能力和创新潜力的科技人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开发,不仅是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更是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必然选择。新引进科技人才作为企业 “创新基因重组者”,其创新身份建构和有效发挥,既是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瓶颈、推动企业变革的核心抓手,更是衔接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企业新引进的科技人才,虽然能为组织和团队带来新技术和新知识,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局:比如这些科技人才和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匹配、用不好数字化工具、没达到领导的期望,或者和团队成员配合不顺畅。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组织和团队的持续性创新。鉴于此,本项目综合运用案例研究、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政策研究等混合研究方法,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研究场景,探讨新引进的科技人才如何树立创新意识,以及如何把这种创新能力有效转化为组织和团队创造力,并聚焦不同产业领域中的企业发展模式,针对性的提出优化企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对策建议,助力企业精准规避人才适配风险,驱动创新资源迭代升级,进而为国家人才战略落地、增强国家创新竞争力提供实践支撑。
项目负责人简介

屠羽,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长期专注于责任型领导、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深入探讨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问题,旨在探究促进中国企业与个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行动实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研究成果发表于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管理工程学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合作出版专著3部,多篇研究案例被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收录,一项资政报告被教育部智库采用上报。曾获CTTI智库优秀成果特等奖,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项目介绍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实现人类社会责任共担、价值共享。许多企业领导者也主动将责任理念融入公司发展。例如,娃哈哈集团前董事长宗庆后坚守“发展大家、报效国家”初心,不开除高龄员工、每售出一瓶水即捐助一分钱等做法,切实保障了员工、社会等多方的利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秉持“技术自立、产业报国”决心,通过持续而巨额的研发投入,为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贡献力量。可见,关注并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不可忽视的时代要求,超越对自身组织利益的片面追逐,努力实现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责任型领导体现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然而,并非所有责任型领导者都发自内心地认同其承担的责任,理论分析与现实案例都提醒我们要警惕“表面”的责任型领导。因此,基于“为公”和“利己”两种责任动机,本项目提出家国情怀型责任领导与职能导向型责任领导的双元构念,澄清双元责任型领导的概念内涵与结构维度,开发植根中国责任传统的测量量表,并基于大语言模型构建客观测度指标,系统考察双元责任型领导在企业、团队和员工等层面的双刃剑效应。本项目旨在建立双元责任型领导理论框架,完善中国文化情境下的责任型领导研究体系,同时也为有效推进责任型领导风格落地、促进团队与组织持续健康发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实践指导
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成功立项,不仅是人力资源与人才发展创新团队在科研创新突破、理论体系深化、实践成果转化三大维度取得阶段性新进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团队在核心研究领域与国家战略需求、学科前沿方向的深度同频——尤其是在人才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科技人才“选、育、用、留”全链条管理等关键领域,既响应了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中“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核心要求,也紧扣了管理学与人才学、组织行为学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趋势,充分彰显了团队在管理学交叉领域敏锐的战略洞察力、深厚的研究积淀与突出的发展优势。
未来,人力资源与人才发展创新团队将始终坚持“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围绕国家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关注的战略人才力量、人才政策、海内外人才引育、人才评价、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等重点领域,开展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与战略咨询。团队将努力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支撑国家战略落地、服务地方人才发展的实际力量,既为国家完善人才战略顶层设计提供智力参考,也为山东省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动能,真正实现“以研究服务战略,以战略引领发展”的团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