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学术成果】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林丛丛助理研究员在FT50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1-10-20来源: 浏览量:


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林丛丛助理研究员与合作者在管理学国际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发表题为“When Moral Tension Begets Cognitive Dissonance: An Investigation of Responses to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the Contingent Effect of Construal Level”的研究论文。林丛丛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商业丑闻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有关企业道德的研究中,组织内成员的不道德行为被认为是更为本质的研究问题。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B)是指员工为了维护组织利益而做出违背社会价值、道德风俗、行为规范和法律等的行为(比如,员工为了实现企业销售目标而故意向顾客隐瞒产品缺陷、夸大产品性能等)。因此,UPB兼具“亲组织性不道德性”的特征,引起了各界的广泛探讨。同时,作为一种复杂而独特的道德越轨行为,UPB在组织中难以被识别,但可能给组织和员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 UPB的前因,对其后果以及潜在的危害性重视不足。 

本研究从认知失调的理论视角来考察员工做出UPB之后的心理与行为反应。 通过一项实验研究和一项多波段实证研究发现,当员工做出UPB之后,会倾向于降低自身的道德身份内化水平,以缓解道德上的认知失调。而道德身份内化的降低,又进一步导致了员工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的降低和反生产行为(Counterproductive Workplace Behavior, CWB)的增加。同时,员工的解释水平(Construal Level)缓解了UPB对道德身份内化的负面影响,进而调节了道德身份内化在UPB与OCB和CWB之间的中介作用。这些发现表明,组织不仅要识别出UPB产生的前因,还要特别关注UPB可能带来的后果。因为尽管员工是出于亲组织的目的而做出UPB,但是一次道德滑坡”所带来道德认知失调如果没有被恰当地解释,可能会发生外溢和蔓延,就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进而引发更多对组织不利的非道德行为,最终扰乱组织的正常运营。因此,组织在建设企业道德文化和引导员工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要对员工的UPB保持清醒与警惕,同时提升员工的认知解释水平,培养他们的大局观和整体意识,减少员工道德身份内化降低的可能性,从而抑制非道德行为以及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551-021-04866-5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简称JBE)是Financial Times金融时报认定的50本国际高水平期刊之一(简称FT50),5年影响因子为7.83。FT50用于评估商学院的研究能力,在国际上具有非常高的认可度,是金融时报对商学院进行排名的重要依据。

林丛丛,山东大学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幸福感、工作重塑等,研究成果发表在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Personnel Review、管理世界、管理学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心理科学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

         

版权所有 © 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电话:0531-88361808   鲁ICP备案 05001952